小9体育直播平台官网

世卫组织:老年人是中国艾滋病患病年增率最高群体

时间: 2025-04-08 05:54:23 |   作者: 小9体育直播平台官网

  绝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想到年轻人,但如果告诉你这是老年人,你会如何自处?

  根据媒体的报道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国内新增的HIV感染者的艾滋患病人比例逐年上升,预计到2035年会超过30%。

  老年人患艾滋病,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但这背后事实上是公众对老年人生理需求的漠视,我们习惯于认为只有年轻人才会精力旺盛,拥有充沛的生理需求,而对老年人,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他们的“清心寡欲”。

  那时候外公还没有去世,因为身体上的原因,被送往医院做了一次全身检查,当时表哥全程陪同在身边,后来外公出院后,表哥悄悄对我说,医生告诉我,你外公得了性病。

  当时我听后非常震惊,外公已经有八十多岁的高龄,且外婆也已去世几十年,哪里来的性病。

  那时候我还并不明白老年人也有生理需求,只是想当然认为,到了一定的年纪,人们自然就没了那方面的需求。

  感染了性病,并不是外公去世的根本原因,当时外公的身体已经有多处毛病,各种慢性病和身体器官的老化,让外公最终离开了人世。

  《羊城晚报》此前也曾报道过,一个79岁的大爷多次因慢阻肺急性发作入院,最终发现竟是艾滋病。被问起何时感染的,大爷一脸茫然,丧偶十多年,有生理需求就出去找了,完全不了解什么时候感染的,对方也五六十岁了,没有做过安全措施。

  近年来,我国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占比持续上升,且有研究预测,预计到2035年,我国老年艾滋病患者将接近总艾滋病患者的33%。

  事实上,早在2015年就有关于老年人艾滋病占比上升的报告,但由于传统上的观念和认知,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。

  绝大多数年轻人可能都与我类似,认为老年人早已经到了“清心寡欲”的阶段,完全不会有那方面的想法和需求,但事实上,这有悖常理。

  根据《微生物学》2020年发表的《中国老年人艾滋病毒感染风险高: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与分析》数据指出,在重庆从2011年至2019年间,50岁及以上人群报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比例从27%急剧上升至58.4%。在广西,2014年新报告的HIV病例中也有46%为50岁以上的男性。

  2012年至2018年,老年男性病例总数增加了三倍,女性病例则增加了两倍。2010年至2016年新增的女性感染者中,5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也从2010年的17.8%上升到了2016年的38.1%。

  根据央广网的报道,截止2024年6月30日,国内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者已经高达132万人,超过了美国感染人数。

  根据《微生物学》一篇论文分析测算,我国老年人群的艾滋病总感染率为2.1%,远高于普通人群,也高于世界其他几个国家同龄人群的感染数据。

  2020年,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艾滋病日发布数据称,60岁以上老人是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年增率最高的群体,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3.7万例,其中男性占比超过四分之三。

  世卫组织还说,这些感染了艾滋病的60岁以上男性中,有六成人承认自己是因商业性行为而被感染的。

  这可能和我国的人口结构分不开。从2015年后,我国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,老龄化占比慢慢的升高,越多的老人,往往也代表着更高的概率。

  此外,随着我们国家离婚率的增加,老年单身群体慢慢的变多,受限于家庭和社会道德伦理,很多人并没有再婚,最终也就走上了出去找的道路。

  截止2023年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3亿左右,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21.2%,叠加社会预期对老年人往往也有固有的认知,这一些因素叠加到一起,让老年人患病,不仅不好意思说出来,也很难及时发现。

  深圳大学传播学院2019年曾在街头进行过一次针对15至60岁范围人群的随机问卷调查,在对老年人印象调查问题上,357份有效问卷中,“清心寡欲”的选择量高达143人次,占比40%,仅次于健康一词。

  在不少人的理解中,已经脱离生殖繁衍年龄区间的老年人,早已经和生理需求无缘。

  既然都是人,那么自然也就很难做到清心寡欲,在面对自己的生理需求时,假如没有老伴或者丧偶,那么独居的老年人大概率会选择出去找。

  不同于年轻人社交活动的丰富性,老年人大多独居或带孩子,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,因此面对生理需求的来袭,也更加容易感染到艾滋病毒,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还不懂得预防。

  国内头部自媒体《一条》也曾做过一份在线调查:你认为你的父母还有性生活吗?

  其中有近1000份答卷里,有高达85%的年轻人觉得自身的父母已无性生活。

  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在《给“全性”留下历史证据》一书中写道:“在中国55至61岁的老年人中,有53%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性生活,还有14%的老年人能够达到每星期一次以上。也就是说,在50至61岁这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中,仍有一半以上的人保持着每个月一次及以上的性生活频率。”

  在潘绥铭的调查中,这个趋势还在持续上升。从2000年到2015年,我国50至61岁的人群性生活明显增多了。根据2015年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对3000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,60至80岁老年人对于性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,其中仅仅只有17%的男性和30%的女性表示完全不需要性生活。

  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我国有3729万户的单身老人,在大量的单身老人之下,向外追溯生理需求满足的,也不在少数。

  而且,由于性别的差异,男性在60岁之后仍普遍有性需求,而女性的性需求则随年纪的增加而较快降低,因此即便是有家庭的老人,仍然也存在小两口的需求不匹配的情况。

  但遗憾的是,国内目前仍然缺乏对老年人性生活现状的数据,人们的下意识闪躲或忽视,也导致了慢慢的变多的老年人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不重视,最终感染艾滋病毒。

  社会学家潘绥铭在2014年曾搜遍期刊全文库,但也仅仅找到4篇关于“老年性生活”的文章,其中一篇还是文学评论。他写道:“人人都明白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,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来关注老年人的性问题呢?”

  更多的是,今天仍然还有很多人对老年人和性这两个词组在一起有偏见。尽管单独拿出来,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性,本身都没问题,可如果把这两个词汇放在一起,换来的可能就是批判或讽刺。

  也许是因我们都有老人,也许是我们对老人的爱,不愿意和性这个词牵扯到一起,也许是因为传统的道德和伦理,不管是什么原因,许多人对此仍然难以理解,也许是因我们还没有变老。

  根据一些学者的推算,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,有商业性行为的老年男性应该更多。因为该地区年轻没结婚的男性比较多,离婚的自然也多,再婚的可能性很低,商业性行为,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。

  由于经济和其他因素,这些老人选择的工作者大多价格低,并且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特点,不少人还与同一人常年维持关系,这也导致艾滋病毒的传播带来更大的风险。

  对老人来说,生理需求仅只是一部分,在生理需求之中还夹杂着孤独。儿女一年只和父母见几次面,一个老人为生,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,还有精神上的孤独。

  一些老人开始找另一伴,却被亲友形容为“老不正经”,在亲戚和后辈的压力下,不少老人也被迫选择一人生活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这一代老人还是最缺乏性教育的一代人。我国的性教育从1978年开始萌芽,1988年才慢慢的出现性教育,而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,他们成长于性教育最闭塞的时期。

  当然,更多的还有外界的偏见和缺乏理解。重庆医科大学在2018年曾对13名养老机构的护士进行了访谈,最终的结果是,13名护士全都认为老年人不存在所谓的生理需求,并认为性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关联性不大,更不可思议的是6名受访者认为老人有生理需求表达属于病态表现。

  老年人的艾滋占比上升只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侧面,而更现实的问题就在于,不单单是老年人自己,包括年轻人,都缺乏对老年人性健康的有效认知水平。

  作者:罗sir,关心经济、社会和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的一切;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,乐观的悲观主义者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川普发动全面关税战!商务部专家:不排除会将中国“顶”上全球第一大进口国位置

  突发!特朗普签了:5月2日起,彻底取消800美元“小额豁免”!跨境电子商务如何应对?

  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后,加总理表态:如果美国不想再发挥领导作用,加拿大会这么做

  国际课程OSSD凭什么成为弯道超车首选? 全世界国际课程并非只有A-level、IB和AP!\n...